首页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宿云际寺

宿云际寺

[唐代]:温庭筠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宿云际寺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云绕山山路幽深,禅门弟子远来相寻。

僧熟路踏苍苔归寺,鹿在林踩红叶有声。

高阁燃清香生静境,夜堂鸣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告别,不见南能直到如今。

注释

①东峰弟子:犹言东山弟子,即禅门弟子。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称东山法门。

②南能:指禅宗南宗惠能六祖。

宿云际寺鉴赏

  温飞卿本出身名门,又颇有才气,但由于他恃才逞气,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一生坎坷,漂泊潦倒。在他的一生中,喜与禅僧来往,诗集中有不少这类诗作。温庭筠曾任襄阳巡官,并曾在江淮一带长期游处,使他颇受南宗禅的影响。在广东罗定县西南有云际山,该诗中所写之云际寺或坐落于该山之上。云际寺里有一位僧人,温庭筠以前曾结识过。分手之后,这位僧人回到了云际寺。或许是两人有深契,这次,温庭筠以一名禅门弟子的身份远远地寻他而来。尽管他已走了很远的路程、尽管他已爬了很高的山峰,但眼前的一幅幅美丽淡雅而又含蕴深远的图画,使他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苍苔上本没有路,但寺僧熟悉这里的一切,他踏着苍苔归去。落叶本是无声,但由于山林静谧,小鹿嬉闹踏着落叶发出了“沙沙”响声。这两个细节写出了寺僧、小鹿在这座寂静的山林里的自在。以一种自然的融洽为背景,作者写禅僧的参禅生涯:燃起清香、鸣起疏磬,由此而进入清静的禅境。见到这一切,作者不由将久不见面的这位南方禅师比作惠能。不过,该诗所写的是温庭筠这位才子眼中的禅僧,他与南宗慧能的禅风是有区别的。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 温庭筠的诗(342篇)

猜你喜欢

水龙吟·此花迥绝他花

宋代李曾伯

此花迥绝他花,湘中不减吴中盛。疑从太华,分来岳麓,根荄玉井。炬列千红,盖擎万绿,织成云锦。向壶天清暑,风梳露洗,尘不染、香成阵。好似一番雨过,似轻鬟、晚临妆镜。阿环浴罢,珠横翠乱,芳肌犹润。载月同游,隔花共语,酒边清兴。问六郎、凝伫多时,公不饮、俗几甚。

水龙吟 戊申灯夕,云间城中作

元代邵亨贞

兵余重见元宵,浅寒收雨东风起。城门傍晚,金吾传令,遍张灯市。

报道而今,依然放夜,纵人游戏。望愔愔巷陌,星毬散乱,经行处、无歌吹。

呈曾侍郎逮

宋代赵蕃

思人几作访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删。未觉风流成岁远,政繇伯仲力追还。

长公旧日曾一识,末路后来遭百艰。邂逅探囊得行记,赠公试遣略承颜。

姜明德医学录任满诗用美之并以医之利害语之

元代叶颙

丈夫生世六尺躯,饥餐渴饮当及期。目观鼻嗅耳司听,各职乃事尔勿离。

喜怒哀乐无妄施,威赏之柄不倒持。雍容进退动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随。

宋代嵊县令

一时分付雪儿歌。

都益处欢宴赠同筵诸子丁卯

近现代常燕生

薄海惊涛播战尘,并时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楼宴,尽是堂堂赤县身。

他日乾坤系诸子,古来勋伐出天民。戎贪胡诈终归败,此事关头要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