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guó

上国


拼音shàng guó
注音ㄕㄤˋ ㄍㄨㄛˊ

繁体上國

上国

词语解释

上国[ shàng guó ]

⒈  指国都以西的地区。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指京师。

引证解释

⒈  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⒉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
《国语·吴语》:“越 灭 吴,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⒊  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

《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⒋  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
《红楼梦》第四回:“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国语辞典

上国[ shàng guó ]

⒈  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

《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

⒉  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

《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⒊  京师。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
《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⒋  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

《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
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分字解释


※ "上国"的意思解释、上国是什么意思由牛站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祝你长假以后精神抖擞,气势如牛,貌美如花,聪慧无比,爱情甜蜜,工作舒心,生活如意。沾上国庆喜气,人生处处得意!

2.虽然当时中国的局势并不明朗,但国民党政府军早已元气大伤,加上国民政府腐朽不堪已经暴露无遗,美国政府深感难以扶持,中国共产党赢得国家政权指日可待。

3.认清他们的秘密罪恶面目,揭露他们秘密侵犯、残害人类的罪恶滔天,将他们押上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台!

4.一百十五、一个怀有机心、不择手段,想要坐上国家大位的人,不论他掩饰得多麽好,只要他一坐上了那个位子,他的庐山真面目难免就会暴露无遗。

5.其他有70%都是富商,要伺候这些豪宅客户,规矩也相当多,甚至清洁剂都必须附上国外检验报告,丝毫不得马虎;进出人员也要事先传真照片、身份证,确认身份。

6.一个怀有机心、不择手段,想要坐上国家大位的人,不论他掩饰得多麽好,只要他一坐上了那个位子,他的庐山真面目难免就会暴露无遗。

7.转眼之间,齐国政局已经“老母鸡变鸭”,公子小白生米煮成熟饭,大摇大摆登上国君位,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8.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9.虽然当时中国的局势并不明朗,但国民党政府军早已元气大伤,加上国民政府腐朽不堪已经暴露无遗,美国政府深感难以扶持,中国共产党赢得国家政权指日可待。

10.李涛是一个大学生,毕业那年,赶上国家财政缩水,大批单位精兵简政,眼高手低的他苦苦寻觅无果后,惨淡回到老家,在县里一家化工厂谋得一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