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ǔ yě
注音ㄆㄨˇ 一ㄝˇ
繁体樸野
⒈ 质朴,不文饰,不矫饰。
⒈ 朴质无华。
引《管子·小匡》:“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
尹知章 注:“农人之子朴质而野,不为姦慝。”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木兰歌》是 晋 人拟古乐府……又,‘出门见伙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 汉 也。”
质朴,不文饰,不矫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背典誥而治子书,若不吐反理之巧辨者,则谓之朴野。”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
宋 苏辙 《上曾参政书》:“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黄生,名 之纪 ……人甚朴野。”
⒈ 质朴而不懂礼节。也作「朴鄙」。
引《管子·小匡》:「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
1.崖县之民,质朴而知耻;昌江之民,勤朴而悍狭;定安之民,敏客善调说;万宁之民,质野而畏法;陵水之民,敦朴而安分;感恩(今东方)之民,朴野而寡争。
2.弘一的书法脱胎魏碑,早期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