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


拼音jì yú
注音ㄐ一ˋ ㄩˊ

繁体覬覦
词性动词

觊觎

词语解释

觊觎[ jì yú ]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covet; cast greedy eyes on; 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 long for; pretend to;

引证解释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国语辞典

觊觎[ jì yú ]

⒈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分字解释


※ "觊觎"的意思解释、觊觎是什么意思由牛站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虽有觊觎之心,无奈人族天生力弱,这么多年来无一能夺得涅槃。

2.既然我儿既是天神下凡,便是天降麟儿,还望大家代为遮瞒,免得传扬出去,引来其他部族或是妖族觊觎!

3.阮航修为暴增,引起了他人的觊觎之心,古人云,怀璧其罪,今日九派老祖联手布下困仙大阵,便是想要夺取他手中的九龙鼎。

4.要求我们不要象某些国家那样,“欲取姑予”,在提供援助时,早就把对受援国觊觎已久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记在账上,准备进行换算。

5.据*弯“中央社”报道,金黄色的稻穗迎风摇曳,台东纵谷稻谷已成熟,引起山猪觊觎,山猪对环境特别敏感,专挑有机米。

6.寺中诸缘顿寂,食指浩繁,支持匪易……会有日商觊觎栖霞山钨矿,威逼利诱,迫师签约,租与开掘。

7.对太子位觊觎已久的皇长子胤禔此时蠢蠢欲动,大有舍我取谁之意,遭康熙严斥,谓其“秉性躁急愚钝,岂可立为皇太子”。

8.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

9.想来符昭寿此人,受人怂恿,对符家下任家主之位,也起了觊觎之心。

10.不过,雷天对于那些,却没有丝毫的觊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