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寓言


拼音yù yán
注音ㄩˋ 一ㄢˊ
词性名词

寓言

词语解释

寓言[ yù yán ]

⒈  有所隐含的语言。

fable; allegory; parable;

⒉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引证解释

⒈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⒉  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⒊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国语辞典

寓言[ yù yán ]

⒈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⒉  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英语fable, CL:則|则[ze2]

德语Allegorie (S)​, Fabel (S, Lit)​

法语fable

分字解释


※ "寓言"的意思解释、寓言是什么意思由牛站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该剧精选了“龟兔赛跑”、“杞人忧天”、“鹬蚌相争”、“宋人酤酒”、“掩耳盗铃”等寓意深刻的经典寓言故事,创造出一个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

2.本则寓言劝谕世人,勿生侮慢之心,须知弱者受辱怯意顿消,无不伺机报仇雪耻。

3.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

4.寓言是我们半公开的信仰。

5.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寓言,但现在依然有人掩耳盗铃地认为只要我不说政局就会一片稳定。

6.寓言一通过梦境反映了“蚂蚁缘槐夸大国”的自不量力。

7.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

8.坦率地说,这看不出与“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寓言有什么区别?但结果却让有关部门“偷着乐”,因为一些学校和家长都兴冲冲地开始支持了。

9.中国古代寓言“买椟还珠”,嘲笑不识珠宝的人,说有个人非常欣赏盛珍珠的盒子,交钱之后不要珍珠,只把盒子拿走了。其实还珠的人是个至情至性的鉴赏家。

10.读完这个寓言故事,我忍俊不禁。它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