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简介
杭世骏(1695—1773),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言事,遭帝诘问,革职后以奉养老母和攻读著述为事。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工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疏澹有逸致。生平勤力学术,著述颇丰,著有《道古堂集》《榕桂堂集》等。 ...〔► 杭世骏的诗文(1篇)〕轶事典故
乾隆南巡到杭州,杭世骏也参与迎驾,乾隆见了他问道:“你靠什么生活?”杭答:“臣世骏开旧货摊。”皇帝不懂,问道:“什么叫开旧货摊?”杭解释道:“把买来的破铜烂铁陈列在地上卖掉。”皇帝听了大笑,写了“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赐他。
据传杭世骏为人耿介,敢于直言。时值天下大旱,乾隆特开“阳城马周科”,测验翰林院官。意在选拔人才,帮他治理国家。杭世骏在这次试卷中直言不讳,条陈建议,提出“朝廷用人”不要以满汉划线,应该泯灭“满汉之见”。“满州贤才虽多,较之汉人十之三四。天下巡抚常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也。何内满而外汉也?”还说:“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话说得恳切。
实际乾隆开科,取治国干才,却是叶公好龙,一旦真的听到“直言”,就怒不可遏:“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复取视之”。传说人家帮他说话:他是狂士。乾隆便说:“这种狂士,只能收卖废铜烂铁!”杭世骏由是罢归田里。他回到杭州,在闹市摆了一个地摊,布招大书:
“奉旨收卖废铜烂铁”。一时观者如堵。
记载,乾隆问杭世骏说:“你性情改过么?”世骏回答:“臣老矣,不能改也。”乾隆问:“何以老而不死?”回答说:“臣尚要歌咏太平。”笑了笑。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中则说:“癸已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湖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不知是真是假。
人物生平
早年升迁
杭世骏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轻时偶尔过访友人馆舍,见异文秘册,即端坐那里默默记下其中要点,用功之勤,可见一斑。王瞿序《道古堂集》曰:“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杭世骏经常向他人借书阅读,并与同乡梁诗正、孙灏、严在昌等人组织读书会,互相讨论学术。雍正二年(1724)考中举人,屡次赴考进士不中。雍正九年(1731年),杭世骏在主持纂修《浙江通志·经籍志》时,坚持按事实修志,然而当时文网颇密,官府修志,要删除违碍字句,因此他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曾受聘担任福建乡试的同考官。乡试的考官一般都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而杭世骏能以举人的身份担任考官,足以说明他在当时影响之大。 乾隆元年(1736),杭世骏应浙江总督程元章之荐考取了丙辰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等第五,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
直言贾祸
乾隆八年,久旱无雨,乾隆帝循例下诏求直言,开御史试。杭世骏以为当今皇上纳谏入流,于是贸然上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时务策》,言“意见不可先设,轸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号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意见轸域?”主要内容是指责朝廷用人存在偏见。他认为天下满洲人少、汉人多,而各地总督却没有一个汉人;江浙人才辈出,但在政府中多年没有人升调。虽然,他所写的内容都能切中时弊,但清朝由满洲贵族统治,一直存在着防范汉人的心理,杭世骏恰恰是触及了“满汉畛域”这个最忌讳的问题。乾隆皇帝一见之下,勃然大怒说:“满汉远迩,皆朕臣工,朕从无歧视。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被斥“怀私妄奏”,刑部议处死刑。刑部尚书徐本极力为杭世骏求情,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并不停叩头,一直把额头都叩肿了。最后,杭世骏免死革职回乡。
刚开始得知“罪且不测”的消息时,杭世骏正在参加同僚的宴会,还没等杭世骏从震愕中回过神来,东道主已先一步作出反应,要赶杭世骏出门,免得连累自己。此后,那些所谓的同僚如同躲避瘟神一样地躲着他,“杭往话别,辄预戒阍者拒之。”唯独郑板桥写信慰问《与杭世骏书》:“君由鸿博,地处清华,当如欧阳永叔在翰苑时,一洗文章浮靡积习,慎勿因循苟且,随声附和,以投时好也。数载相知,於朋友有责善之道,勿以冒渎为罪,是所冀於同调者。堇浦词兄,燮顿首。”罢归之初,杭世骏要么闭门不出、避人如仇,要么踟躇在距家很近的吴山幽径中。但有时他又会倒载而行,招摇过市,目无旁人地大声吟唱诗句。
家居著学
杭世骏性格伉直,恃才傲物。他甚至与礼部侍郎方苞发生辩论,引经据典,将一向以经学自负的方苞驳得无言以对。生活上也不拘细节,不喜欢看当时的邸报(邸报是当时政府的内部文告,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看到)。他家居著书或讲学,闲居二十年,连当地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做到了大学士、尚书、总督等政府高官,他全然不知道。一次,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刘纶去扬州安定书院看望他。他问刘纶:“现在做什么官?”刘纶回答说:“实不相瞒,已经做了很多年大学士了。”杭世骏感到非常惊讶。事实上,杭世骏除了平时讲学以外,把其他的时间都用于著书立说上了。尽管与他同一年考中“博学鸿词科”的许多人都做了高官,惟独他一人被遣放回家,但是他著的书却是这些人当中最多的。他较著名的书就有《两浙经籍志》、《经籍志》、《榕城诗话》、《词科掌录》等。杭世骏的诗在当时更是与厉鹗齐名,尝赋《方镜诗》二十四首,在京城被传诵一时。
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