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地势


拼音dì shì
注音ㄉ一ˋ ㄕˋ

繁体地勢
词性名词


地势

词语解释

地势[ dì shì ]

⒈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topography; relief; terria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地埶”。

⒉  埶,“势”的古字。土地山川的形势。

《周礼·考工记·匠人》:“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 河 山 之险,县隔千里……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汉 张衡 《南都赋》:“尔其地势,则 武闕 关其西, 桐栢 揭其东。”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我家地势高,四顾如湖淲。”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两天后由一个行地理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

⒊  埶,“势”的古字。地位;权势。

《尹文子·大道上》:“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
《后汉书·党锢传·尹勋》:“宗族多居贵位者,而 勋 独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
《隋书·艺术传·庾质》:“玄感 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倖而成功。”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故致纷紜,亦理之当然也。”

⒋  埶,“势”的古字。指地方上的情形。

《西游记》第六七回:“你这贵处,地势清平,又许多人家居住,更不是偏僻之方,有甚么妖精,敢上你这高门大户?”

国语辞典

地势[ dì shì ]

⒈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地势便利,甚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长城地势崄,万里与云平。」

形势

⒉  地位权势。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尹勋传》:「宗族多居贵位者,而勋独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
《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分字解释


※ "地势"的意思解释、地势是什么意思由牛站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自古以来,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不仅没有大山,就连丘阜也很难见到,不像长安、洛阳、北京等都有天然屏障,四塞险固而利于守。

2.地势十分显要,号称桃林之塞,黄河从崇山峻岭中流过,山谷深邃,高出云表,险不可攀。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枕山襟海,峭壁洪涛,地势险要,壁垒森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

5.但悬崖下边,地势崎岖不平,上面累积得很好看,堆着许多火山喷出的大块石头和巨大的火山浮石。所有这些大堆石头分解了,受地下火的力量,上面浮起一层光滑的珐琅质,一经探照灯的照射,发出辉煌的光彩。

6.这里地势开阔,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建筑群比比皆是。人民礼堂描龙画凤,富丽堂皇;百货大楼线条明快,朴实大方;市体育馆金碧辉煌,庄严典雅;校场口布置精巧,别有情趣。

7.冷口关由于地势险要,各代均派重兵把守。

8.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沿山而下到了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时有一座墓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这便是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墓。此墓地势开阔,且有湘江环绕,四周绿草如茵,“极目楚天舒”衬出了先烈生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壮烈气势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豪情。

9.顺着斜坡地势,姜离一路往下飞奔,听着后面传来的轰轰声响,喊杀声震天,似乎近在咫尺,顿时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10.我心目中的黄河,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用那婀娜多姿的舞姿,跳出了黄河的温柔。黄河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平静地流淌着,灌溉着两岸的农田,用善良的心造福于人民。